新加坡归侨 让更多人领略南宋官窑瓷的美

2023-10-16
供稿人:四川澳星
分享:

72岁的新加坡归侨叶某说,自己这一生主要就做了一件事——“复活”数百年前的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

 

从18岁入行至今的54年里,叶某几乎整日与泥巴为伍,在火热的窑炉边度过了大半辈子时光。凭借一腔热血和无限执着,他成功恢复了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在陶瓷科学艺术领域取得多项重要科研成果,让更多人领略到南宋官窑瓷的美。

 

当青瓷遇上亚运会:一件清淡素雅的琮式瓶,让人一看便能联想到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琮琮”;一件线条优美的瓷觚,正是亚运颁奖花束的花器原型;多件瓷盘底部,排球、举重等运动项目的简笔画图样令人眼前一亮……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期间,亚运村技术官员村文化小屋内的一面青瓷作品墙吸引人们不时驻足观赏。墙上的27件青瓷作品形态各异、釉色莹润,其中藏着不少与亚运相关的“妙笔”。

 

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叶某及其团队是这批青瓷作品的制作者。“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办,这是杭州人民的一件盛事。我想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为杭州亚运会献上一份贺礼。”叶某介绍,他和女儿叶佳星及团队成员历时两年,用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创作了 30多件蕴含亚运元素的青瓷作品,展列在亚运村的技术官员村、媒体村和运动员村,向各国来宾展示南宋官窑瓷文化的魅力。

 

其中的琮式瓶寓意尤为深远。“琮是良渚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玉器,内圆外方,有包容天下之意。宋代仿照玉琮,出现了青瓷琮式瓶,成为南宋官窑的经典器型之一。我希望借这件琮式瓶展现杭州敞开怀抱迎接亚洲各国运动员的开放与包容。”叶某说。

 

叶某已年逾古稀,但一提到杭州亚运会,他就干劲十足。从挑选原料,到配方过秤,再到出料把控,在亚运村展列的每一件青瓷作品,他都亲自经手、严格把关,确保件件是精品。

 

在亚运村开展的中国传统非遗文化展示活动期间,叶某每次都会亲自到场,与运动员们交流互动。“为什么瓷身有裂纹却能不漏水?”南宋官窑瓷独特的冰裂纹片勾起不少外国运动员的好奇心。叶某耐心讲解背后“门道”:“瓷器的厚釉之下是薄胎,釉和胎材料不同,膨胀系数有差异,在窑内1300摄氏度高温下烧造时内胎是没有裂纹的。”

 

叶某和叶佳星还在运动员村精心准备了素坯彩绘、碎瓷拼贴、瓷器修复等多项互动体验项目,手把手带外国运动员体验南宋官窑瓷制作的乐趣。

 

“杭州亚运会是一场体育盛典,也是一次文化交流盛会。”叶某说。亚运会期间,一名尼泊尔射箭运动员在亚运村看到青瓷盘上的射箭图样,啧啧称赞,兴奋地找到叶某交换名片,详细询问青瓷的制作技艺。“我们来自不同国家,通过杭州亚运会这一平台相遇相识,并且走近彼此的文化,这是多么美好的缘分。”叶某说。

 

与南宋官窑瓷打了一辈子交道,叶某练就了“一指功”“泥上飘”“火沫眼”等制瓷独门绝技。他创作的仿南宋官窑双弦贯耳瓶、仿南宋官窑夔龙葵口盘等多件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如今,叶某每天大部分时间仍在窑炉旁度过。窑炉边的一张大桌上,整齐摆放着叶某精雕细琢的十余件大型素坯。“我的人生信条就是‘生命不息,创作不止’。”叶某说。

 

在叶某父女二人的努力下,曾居“庙堂之高”的南宋官窑瓷为更多普通人所了解、所喜爱。他们制作的青瓷作品还走出国门,赴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并且亮相联合国总部,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宋韵文化的重要载体。

 

“如今,许多东南亚亲友和我们一道努力,共同推动青瓷‘出海’。我们制瓷团队规模也越来越大,已有40余人。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南宋官窑瓷将走上更加广阔的舞台。”叶某说。

 

如果您对新加坡移民资讯感兴趣,请继续关注澳星移民官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提供更多最新信息,咨询热线:028-82006366。

热门视频

more>>

最新活动

more>>

热门国家

more>>
    自助移民
    自助移民
    移民费用
    移民费用
    私人订制
    私人订制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咨询热线
    咨询热线
    TOP
    TOP
    添加微信
    Baidu
    map